
母豬出現如“淚斑”、“藍眼”、“鐵銹斑”、毛松長、便秘、尿液深黃諸證,表現出“不發情、發情不排卵、發情無規律、產期推遲、產程長、產死胎、弱仔和胎數不穩”等現象,這些都是母豬亞健康或“病態”的體現,其結果就是年產仔數不足和年產肉量低下。
母豬生產水平高低非常關鍵,直接關乎養豬場效益。母豬群的健康度直接決定著整個豬群的生產水平。規模化豬場只有不斷提高母豬的健康狀況,才能使母豬的生產潛能性能得到有效地表達,從而提高生產率和盈利水平,同時也為生產優質肉蛋奶品提供保證。
當前,大部分豬場的母豬生產成績不好,主要還是因為母豬血氣虧空與氣血不足所致。
一、何為氣血不足?
氣血不足,即中醫學中的氣虛和血虛。氣虛,即臟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。血虛,即臟腑滋養不足,精神恍惚。母豬長期處于亞健康,又因分娩生產而心血虧空,致機體氣血不足。
中藥防非也是基于增強機體的“免疫力、抵抗力、防御力和抗病力”等四力功能,幫助機體“微生態體系+營養體系+免疫細胞因子體系”的“三體再平衡”而實現的。
二、母豬氣血不足的主要表現。
母豬表現出“不發情、發情不排卵、發情無規律、產期推遲、產程長、產死胎、弱仔和胎數不穩”等現象,年產仔數偏低。
1、產程過長,死胎過多
產力過小,產道過干或過窄,在限位欄的母豬運動不足,血液循環不好,常常出現胎衣變薄,羊水過少,豬胎過大和活力較低,很多初生體重很大的仔豬卻因為沒有力氣吃奶而成為弱仔死胎,經常出現母豬產后采食量下降,奶少,屢配不孕,仔豬腹瀉等。
2、產仔不勻,成活率低
母豬懷孕后期營養不平衡,或者母豬營養補充不足,而仔豬個體小,體質就較差,發病率和死亡率就高。
3、胎衣滯留,奶水不足
養殖過程管理不當,飼料單一或給料不足,早配早產乳腺發育不良造成,老齡、體質過肥或過瘦,另外,當母豬產后發生少食或不食,發燒等疾病時,常導致無乳癥。內分泌失調造成分泌機能紊亂,運動不足,難產延長分娩時間,胎衣碎片滯留及子宮繼發細菌感染,引起自身中毒及乳房炎等都可能造成少乳或無乳,此外母豬適應性差等也可引起泌乳量缺乏。
4、便秘或稀溏
母豬飲水不足,內分泌失調引起的虛火旺盛、胃腸蠕動減慢是母豬便秘的直接因素。
5、發情正常,屢配不孕
飼養管理不當造成的氣血化生之源不足或耗傷過度,導致氣血虧虛而不孕,屢配不孕,形體消瘦,或見陰門松弛。宮寒不孕,患有乳房炎、血瘀等,產后癱瘓,乳房炎。
三、 如何判斷母豬氣血虧虛?
母豬出現如“淚斑”、“藍眼”、“鐵銹斑”、毛松長、便秘、尿液深黃諸證。
1、看皮膚——蒼白或發黃(肺)
2、看毛發——枯糙或分叉(肝腎)
3、看眼睛——眼白渾濁或發黃(肝)、眼白有血絲(肺腸)、眼袋腫大(脾)、目光呆滯(氣血衰竭征兆)
4、看耳朵——色淡或干薄(腎)
5、看牙齦——色淡(脾)
6、看舌頭——顏色變淺(心)

凡是自繁自養的種豬場,以增強母本之源的抗體水平為本,有好的母源抗體,才能得到好的收獲。以中藥功能保健為根,對母畜補氣補血是養殖場必須要做的重要措施。所以,母豬的一切保健均要圍繞“氣血”進行,而中醫中藥的功能保健是根本!
四、母豬補氣補血的中藥功能保健
1、功能保健。料磺20或產好伴,在母豬分娩前后各用20天,按1-2kg/噸料。或長期添加,按本品1kg/噸料。
2、分娩前后保健。在母豬分娩前后,料磺20或產好伴,聯合圓藍粵威龍,各按2-4kg/噸飼料使用,效果更好。
3、定期保健。在母豬產前、產后階段保健,從95天轉料開始使用至產后10天(或整個哺乳期),料磺20或產好伴,按每2kg拌1噸料使用。重證者按20g/頭/天。

料磺20/產好伴/圓藍粵威龍
4、批次化生產。在配種前,使用產好伴,按2-4kg/噸料,幫助提高發情率。
5、促進發情。在配種前,或針對不發情的,使用產好伴,按2-4kg/噸料,或按50-100g/頭/天,連用5天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