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期在河南、山東等地多發生牛傳染性鼻氣管炎又稱牛紅鼻子病,是由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引起牛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。又稱牛皰疹病毒I型感染、紅鼻病或牛傳染性壞死性鼻炎。臨床特征為呼吸困難和發熱,有鼻炎、鼻竇炎、喉炎和氣管炎。病毒主要存在于鼻、眼、陰道分泌物和排泄物中。OIE將其列為B類疫病。

此病在秋、冬寒冷季節較易流行。但今年在暑熱天氣時也在發生,特別是在過分擁擠、密切接觸的條件下更易迅速傳播。運輸、運動、發情、分娩、衛生條件、應激因素均與本病發病率有關。一般發病率為20%~100%,死亡率為1%~12%。所以不容忽視,避免造成不可估計的養殖損失。
本病可通過空氣、飛沫、物體和病牛的直接接觸、交配,經呼吸道黏膜、生殖道黏膜、眼結膜傳播,但主要由飛沫經呼吸道傳播。吸血昆蟲(軟殼蜱等)也可傳播本病。
在自然條件下,僅牛易感。各種年齡和品種的牛均易感,其中以20~60日齡的犢牛最易感,肉用牛比乳用牛易感。其他家畜和實驗動物,如綿羊、山羊、馬、豬、犬、貓、豚鼠、小鼠等,都具有抵抗性。

牛傳染性鼻氣管炎臨床分為呼吸道型、生殖道型、流產型、腦炎型和眼炎型五種。一般有常見的有三種類型:呼吸道型、生殖道型、腦炎型。主要癥狀:病牛高溫、咳嗽、結膜炎眼流淚、眼圈發紅、口腔潰瘍、口吐白沫(要區別與口蹄疫、傳染性胸膜肺炎、口腔炎)。母牛會發生流產,公牛睪丸腫脹陰囊發紅,高發地區死亡率很高70%~100%,一般在5%~25%左右,犢牛腦炎型病表現肌肉痙攣,興奮或沉郁,角弓反張,共濟失調,發病率低但死亡率很高。當前無特效治療方案,發病牛嚴格隔離,死亡牛無公害化處理深埋,對癥治療就好,可選用抗生素,磺胺類藥物控制并發癥。只要控制住高熱,使用中藥鞏固療效,一般15天后會慢慢恢復。
中藥配合防控方案
1、呼吸道型
呼吸道型伴發牛巴氏桿菌,胸膜肺炎。當前無特效治療方案,應對癥治療可配合磺胺類,抗生素肌肉,靜脈輸液。特別注意發病牛場嚴格執行隔離,潛伏期4-7天,有個別案例20天左右。本病為接觸性傳染,必須具備傳染源,傳播途徑,易感體,只要控制住一個環節,就可控制疾病傳播。不要恐慌,本病可控,可防使用中藥預防效果非常理想。



推薦防控方案:可可粵威龍,圓藍粵威龍,諾喉丹,強力粵威龍,各3kg拌料一噸連續用3-4周(因為潛伏期可達20天)投藥必須要堅持20-25天。治療控制使用磺胺類,抗生素交替使用。



中藥配合治療方案:使用諾喉丹4kg,定喘散5kg,甘草顆粒3kg,可可粵威龍5kg,強力粵威龍4kg,圓藍粵威龍3kg拌料一噸連續使用20-25天,配合料磺1號或真菌磺按2kg/噸料使用效果更好。
2、腦炎型
主要是牛犢發病率高,死亡率高。



預防時使用:大承氣散3kg,強力粵威龍4kg,可可粵威龍6kg,圓藍粵威龍3kg,瀉肝舒5kg拌料一噸連續使用20-25天,配合料磺1號或真菌磺按2kg/噸料使用效果更好。發病牛犢按150kg體重的用量,可選遠志15g,茯神15g,朱砂5g,酸棗仁20g,黨參20g,麻黃15g,梔子15g,黃芩20g,黃連20g,蟾蛻10g,川芎20g,鉤藤25g,甘草15g,膽南星15g。(此方用量聯系15637076189)按體重計算用量。
3、生殖性型
使用中藥治療防控,使用強力粵威龍4kg,圓藍粵威龍4kg,瀉肝舒5kg,高山粵威龍4kg,料磺20按8kg,料磺1號4kg,配一噸料使用。連續使用20-25天。母畜使用時按500kg體重母牛用量,可配合安胎散炒白術60g,黃柏80g,紫蘇葉100g,人參50g,熟地60g,砂仁50g,阿膠80g等。



防控注意:
發病時應立即隔離病牛,及時對癥治療以減少死亡,牛只康復后可獲堅強的免疫力。未被感染的牛接種疫苗。在秋季進入肥育場之前給青年牛注射疫苗,可避免由此病所致的損失。

溫馨提示:1%—3%的食鹽水可以對控制傳染有輔助性治療。
咨詢電話:李啟業老師15637076189